引进并举,基本形成一支师德高尚、学术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327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88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75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职务者124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690人。现有全职两院院士6人、全职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1人、全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4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 117人次;省部级人才项目入选者 87人次;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329人。
学校坚持重大需求导向、一流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精准聚焦的发展原则,按照“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文社科、理科类优势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基础学科支撑能力;强化师范教育、艺术类学科特色建设;面向新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集聚工科力量、强化交叉融合,增创和形成新工科优势。现已形成6个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8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上榜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其中土木工程和化学工程进入世界排名前百强;27个学科上榜软科2023“中国最好学科”,其中2个位列全国前12%、7个位列全国前20%。学校在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主榜第97位,自2020年以来一直稳居国内百强;在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463位、中国内地高校第78位;在US.News2023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551位;在202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大学第801-1000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为人才培养目标,设立“文体艺语劳”5个公共素质教育中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大底色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现有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含国家级),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覆盖率达100%。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现代化产业学院、1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1个省级教学团队;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广大“金课”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9门、省级系列精品课程73门,与世界高水平大学课程互联和学分互认课程200门。“减震防灾教师团队”和“数学教育教师团队”入围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入选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位居广东高校乃至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近3年,本科生总体去向落实率均在94%以上。
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战略,面向产业和经济社会主战场,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等2个创新枢纽,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交叉创新等5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设立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荔湾研究院/研究生院。现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6个。在减震防灾与安全、网络空间先进技术、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慧交通、天体物理、分析科学技术、环境工程、清洁能源材料、应用数学、生物计算、分子遗传与进化、基因编辑、地理科学、岭南文化艺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组建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近3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分别位列全国高校30位和80位左右;连续获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与课题共39项。2016年以来,共申请国际、国内专利6300项,授权专利3124项,连续荣获广州市专利大户荣誉称号。论文质量稳步提升,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的论文数不断增加。近5年,学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和社科奖励87余项。不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双创”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转化。2016年以来,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241项,新增产学研合作平台60个,加入产学研协同合作联盟22个,共建研发中心53多个、实习基地477个。与广州无线电集团、广州越秀集团、广东丝绸纺织集团、广州智能装备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腾讯科技、华为、360集团、阿里云计算等近百家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减振抗震、声像灯光、网络安全和水环境技术等一批创新成果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等国内重大工程或企业中得到充分应用。咨政建言作用日益凸显,一批研究报告得到采纳应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依托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国际影响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国际/港澳台交流与合作。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硕博士生数量占在校留学生总数的52%。学校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并于2022年9月正式开学。发起成立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联盟成员大学19所,分布于五大洲16个国家;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相继成立了中意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基尔大学基因干扰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中澳韧性材料与结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平台16个;获批“土木工程新型复合材料与复合结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人工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个;分别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盛顿大学、海德堡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昆士兰大学、帕多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合作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境外学习计划”和联合培养等项目近60个;分别与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伊朗马赞德兰大学联合举办孔子学院。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广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强化服务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教育和人才高地建设,服务广州建设引领型全球城市的使命担当,不断追求学术卓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创新型大学!
聂贵新
邢锋
傅继阳
周 云
孙延明
张其学
吴开俊
陈晓晖
田志宏
邓成明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广州大学-中山市人民医院生命医学联合研究院
部门职责:
招生办是学校普通本专科招生录取的专门工作机构,遵循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确保阳光招生;本着“广招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宗旨,代表学校行使招生宣传、制定招生计划、组招生考试、招生录取等工作。
□ 主要职责
◇ 根据教育部、各省市招委会的招生方针、政策和规定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定位,制定本部门的工作细则。
◇ 通过对学院办学条件的调研,科学合理地安排各专业的招生计划。
◇ 负责对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进行分析,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 负责制定学校招收普通本科学生的招生计划,及时和各省、市计划主管部门沟通、报送招生计划。
◇ 负责本科插班生和美术、音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术科招生考试工作的组织。
◇ 负责组织高考招生的宣传工作。
◇ 负责招生录取工作的组织、实施。
◇ 负责对招生考试录取工作的咨询来访工作。
◇ 负责对学校校外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招生宣传工作的指导和招生录取、招生计划的协调。
◇ 开展与招生工作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
◇ 完成主管部门和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岗位职责:
招生办主任:主持招生全面工作。
招生办副主任:协助招生工作,负责考试工作;
招生工作岗位一:负责招生工作的技术、统计、计划编报、网站建设、网络设备安全、技术维护、招生数据管理等工作;
招生工作岗位二:负责招生宣传、生源基地建设、对外宣传联络等工作;
招生工作岗位三:负责考试考务工作、招生咨询服务工作等。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3年录取工作日程,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类别外,广州大学2023年广东省外普通文理录取工作已结束。根据目前已经统计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情况,我校录取质量稳中有升。
我校今年除广东省外在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计划为790人,与去年持平。涉及65个专业,较去年增加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天文学、法语、日语、法学、小学教育等5个专业。同时加大了热门专业计划的投放,网络空间安全、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网络与新媒体等计划投放占比超过专业总计划的10%。
广州大学教师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位于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是广州大学下设的专门负责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广州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学院。
广州大学从1978年起开办成人高等教育,2001年9月成立继续教育学院。2011年成立教师培训学院,与广州市教育局挂靠在广州大学的广州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和广州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与研究中心合署办公。2017年4月,继续教育学院与教师培训学院合署。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共46人,其中行政教职工26人,专职教师20人,高级职称人员12人,博士后1人,博士3人,硕士20人。为满足教学培训需要,学院常年从校本部各专业学院及国内知名高校聘请500余名兼职教师授课,同时聘请了30多名管理人员。学院设有1个教学部、4个培训部,以及3个管理部(室)。
学院秉承“立足广州,面向全省”和“为基础教育服务,为教师教育倾力”的宗旨,积极开展成人学历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考、中小学(含中等职业教育)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培训、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培训管理者培训等,形成了渠道广泛,规模适度,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继续教育办学格局。目前,学院共开设有43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在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地有备案校外教学点23个,在校生25779人,每年培训各类学员数千人。
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大力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是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先后多次荣获“广东省成人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2年获“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资质;2013年,物业管理专业通过英国特许房屋经理学会认证,获得英国特许房屋经理认证资格;2014年荣获“全国建筑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4年和2015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国培计划”综合评估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2019年,当选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
学院重视与境内外知名高校和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目前已与多所国内知名大学以及境外贝拉国际教育集团、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新时代,学院将全面落实《广州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深化继续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积极转型升级,提高办学水平与效益,为学校加快建成与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年6月1日更新)
学院领导
院长 王学通
党总支书记 林进鹏
副院长 吴德伟
副院长 蔡一帆
副院长 张翼
党总支副书记 张明
学校科学研究坚持“四个面向”——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面深度实施“三个对接”——主动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开放;不断强化科研项目管理,优化和搭建研究平台,培育和组建学术团队,增强产学研合作能力,加强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全力助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学校科研项目立项数稳步上升,重大重点项目承担能力显著提升。2016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项目20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立项共37项;获国家级重大重点社科项目立项共43项;2022年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4项,立项总经费2680万元,立项数和经费数均创我校历史最好成绩,首次获得卓越青年团队项目1项,获得省杰出青年项目7项,创该类项目年度立项数新高。获得省社科规划项目47项,全省排第一。
2016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平台64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语委科研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
科研成果影响力持续提高。2016年以来,学校获得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4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广东省科技合作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社科奖励83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优秀成果奖1项;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41项,三等奖9项。此外,广州大学科协被评为2022年广州市科普工作优秀单位。2016年以来,共申请专利5646项,授权专利2729项。高水平科研论文不断涌现。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的论文数不断增加,2022年学校SCIE/SSCI、CSSCI发文量2824篇。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学校面向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对接区域重大产业发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发挥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结合点的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学校不断完善智库建设机制体制,积极拓宽与党政部门沟通渠道,统筹协调各方优势资源,从源头上解决科学研究与决策需求脱节的问题,共计140份决策咨询报告、调研报告等成果获得省级以上领导批示和省部级党政部门的采纳。按照“市场导向、共享共赢”的原则,深化与粤港地区高校、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和风投资本对接体系,促进“双创”科技成果在大湾区的转化落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先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360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索菲亚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市立白集团等200余家龙头支柱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社会服务面辐射全国26个省、区、直辖市,社会服务项目经费达15亿。减震隔震核心技术应用到港珠澳跨海大桥、广州塔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国家语委科研中心 批准单位:国家语委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时间 |
1 | 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 | 人文学院 | 2020 |
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 批准单位:教育部、中央外宣办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人权研究与教育中心 |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 | 2011 |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批准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 |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 | 2005 |
2 |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 | 2007 |
3 | 广州大学文学思想研究中心 | 人文学院 | 2009 |
4 | 广州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 法学院 | 2019 |
5 | 广东乡村振兴研究基地 | 公共管理学院 | 2023 |
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 批准单位:广东省委宣传部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 人文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 2012 |
广东省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 批准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台湾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 教育学院 | 2014 |
2 | 广州大学-伯明翰大学服务业与城市发展联合研究中心 |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2015 |
3 | 广州大学-基尔大学基因干扰应用联合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 2016 |
4 | 广州大学作物抗逆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 2016 |
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批准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与教育神经科学实验室 | 教育学院 | 2016 |
广东省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 批准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粤港澳复杂制造多尺度信息融合与协同优化控制重点实验室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2022 |
省级立法研究服务基地 批准单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 | 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 2013 |
省级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批准单位:广东省纪委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广州廉政建设研究中心 | 廉政建设研究中心 | 2014 |
省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批准单位:广东省委宣传部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广州大学研究基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16 |
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批准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粤港澳大湾区法制中心 | 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 2017 |
2 | 国家文化安全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 | 2018 |
3 | 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心 | 人文学院 | 2018 |
4 | 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 |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2019 |
5 | 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 经济与统计学院 | 2020 |
6 | 教育经济研究中心 | 教育学院 | 2021 |
7 | 广州大学广东省乡村振兴研究院 | 公共管理学院、教务处 | 2021 |
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批准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管理学院 | 2017 |
2 | 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 | 公共管理学院 | 2021 |
3 | 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研究院 |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 | 2021 |
4 | 广州金融发展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金融研究院 | 2021 |
广东省岭南文化研究基地 批准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时间 |
1 | 广东戏剧影视与传媒文化创新研究基地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2021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批准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广州大学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 | 人文学院 | 2021 |
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批准单位:广州市社科规划办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时间 |
1 | 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 人文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 2020 |
2 | 广州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 公共管理学院 | 2020 |
3 | 广州廉政建设研究中心 | 公共管理学院、廉政建设研究中心 | 2020 |
4 | 广州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 | 教育学院 | 2020 |
5 | 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 | 人文学院 | 2020 |
6 | 广州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 | 经济与统计学院 | 2020 |
7 | 超高清内容生产与智能传播研究基地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2020 |
8 | 广州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中心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2 |
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 批准单位:广州市社科规划办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时间 |
1 |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19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批准单位:科技部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实验室 |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 2007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批准单位:教育部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批准时间 |
1 | 土木工程减震防灾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 2020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批准单位:科技部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工程结构抗风与结构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广州大学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 | 2014 |
省部(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批准单位:教育部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实验室 |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 2006 |
2 | 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实验室 | 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 | 2010 |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批准单位:广东省科技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广东省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 2003 |
2 | 广东省植物适应性与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21 |
3 | 广东省区块链安全重点实验室 | 广州大学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研究院 | 2022 |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批准单位:广东省科技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广东省工程结构抗风与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 | 2012 |
2 | 广东省节能环保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5 |
3 | 广东省水肥高效利用及太阳能智能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2015 |
4 | 广东省模块化建筑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 2015 |
5 | 广东省数学教育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 | 2015 |
6 | 广东省现代视听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16 |
7 | 广东省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2016 |
8 | 广东省复杂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土木工程学院 | 2016 |
9 | 广东省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2016 |
10 | 广东省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研究院 | 2017 |
11 | 广东省智慧金财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经济与统计学院 | 2017 |
12 | 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与背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2017 |
13 | 广东省强化研磨高性能微纳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2017 |
14 | 广东省新型空调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2017 |
15 | 广东省建筑热工与低碳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土木工程学院 | 2017 |
16 | 广东省路桥全寿命绿色管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 | 2017 |
17 | 广东省可持续城镇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2017 |
18 | 广东省农村水环境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2017 |
19 | 广东省水质安全及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土木工程学院 | 2017 |
20 | 广东省建筑金属围护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 2017 |
21 | 广东省滨海软土地区地下结构安全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土木工程学院 | 2018 |
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批准单位:广东省科技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广东省工程结构灾害与控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广州大学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 | 2009 |
2 | 广东省韧性材料与结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 | 2019 |
省级协同创新平台 批准单位:广东省科技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工程结构抗风与结构安全协同创新平台 | 广州大学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 | 2016 |
广东省现代农业创新中心 批准单位:广东省科技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广东省太阳能智能灌溉装备科技创新中心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2017 |
粤港联合创新平台 批准单位:广东省科技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粤港智慧金财税联合创新中心 | 经济与统计学院 | 2018 |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在粤分中心 批准单位:广东省省科技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大湾区分中心 |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 2022 |
2 |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分中心 |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 2022 |
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库 批准单位:广东省科技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广东大亚湾重要海洋经济动物种质资源库 | 生命科学学院 | 2019 |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批准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减震控制与工程防灾协同创新中心 |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 2014 |
2 | 广东省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 | 2014 |
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批准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天文观测与技术实验室 |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 2007 |
2 | 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实验室 |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 2006 |
3 | 数学与交叉科学实验室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2011 |
4 | 人工智能安全实验室 |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 2019 |
5 | 硅基信息材料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 |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22 |
6 | 片上通信与传感器芯片实验室 |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23 |
7 | 光电材料与传感器件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23 |
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批准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隔震减震控制与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 2009 |
2 | 广东高校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州大学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 | 2011 |
3 | 广东高校灯光与声视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2015 |
市级重点实验室 批准单位:广州市科技局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减震控制与安全结构重点实验室 |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 1996 |
2 | 广州市市政公用工程重点实验室 | 土木工程学院 | 2005 |
3 | 广州市环境污染控制与同位素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5 |
4 | 广州市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 土木工程学院 | 2007 |
5 | 广州市氢能与绿色催化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7 |
6 | 广州市植物抗逆基因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8 |
7 | 广州市天文观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2008 |
8 | 广州市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重点实验室 | 广州大学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 | 2011 |
9 | 广州市环境功能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3 |
10 | 广州市金属材料强化研磨高性能加工重点实验室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2013 |
11 | 广州市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2013 |
12 | 广州市移动互联网安全与容灾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 | 2014 |
13 | 水泥基泡沫轻质材料与固体废物资源化重点实验室 | 土木工程学院 | 2015 |
14 | 广州市信息处理与传输重点实验室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2016 |
15 | 广州市清洁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20 |
16 | 广州市作物基因编辑应用重点实验室 | 生命科学学院 | 2021 |
17 | 广州市传感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化学化工学院 | 2022 |
18 | 广州市网络空间新兴技术安全重点实验室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2022 |
19 | 广州市制造过程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2023 |
广州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批准单位:广州市科创委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广州市数学教育软件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 | 2012 |
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服务管理重点研究基地 批准单位: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服务管理重点研究基地 | 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学生处 | 2016 |
省级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服务管理研究与指导中心 批准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依托单位 | 成立时间 |
1 | 广东省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服务管理研究与指导中心 | 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学生处 | 2016 |
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田径举行。我校田径健儿甲B组获得4金、3银、3铜,乙A组获2金、4银、1牌的佳绩。最终,甲B组团体总分获第二名,乙A组团体总分获第六名。
甲B组团体总分获第二名
乙A组团体总分获第六名
本次比赛由体育学院孙丹和林伟良老师带领乙A组、吴家琳和刘春花老师带领甲B组参加比赛。比赛中,运动员们顽强拼搏,不畏强手,赛出成绩,赛出风格,充分展现广大学子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甲B组大合照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采取课内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衔接的举措,推动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此次获奖充分体现了我校推动体育工作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乙A组大合照
据悉,本次大赛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广东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协会执行,广东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会田径分会协办。来自广东省122所高校,1694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赛事。其中,34所高校参加甲B组的比赛,41所高校参加乙A组比赛。